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是中国茶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茶叶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之一,为适应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从1958年起招收本科生至今,期间,1989年还招收了一个班的“茶叶加工与贸易”专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从1978年开始招收茶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在全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9年建立园艺学博士后流动站。迄今,茶学专业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000多名。其中,本科生2082人、专科生15人、各类专业证书班和专业技术培训班学员2700余人;硕士145人、博士52人、博士后6人。
近年来,由于行业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茶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均有质的飞跃。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本科招生由原来的每年30人,现已扩展到每年60~9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原来的2~3名增至每年8-1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原来的2~4名增至15~20名;此外,每年还招收博士后1-2名。专业十分重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茶学高级专业人才方面,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具有良好的影响。
毕业的各类人才中,除分配到湖南外,还先后分配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行政管理、内外贸易、商品检验、科研教学等工作,也有部分跨行业从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他们之中,有的远渡重洋,出国深造,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全球经济发展,有的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重要行政职务,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发展的推动者,有的已成为经济浪潮的弄潮儿和成功的企业家… …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在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中,晋升高级职称约300余人,其中正高60多人;担任厅、局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的20余人,担任县处级干部的182干人,还涌现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茶学专业从成立起,除本科以上招生外,还为社会、企业培训种类茶叶技术人才,真正做到“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极大地发挥了专业的教育、培训、交流、辐射等作用。五十年来共培训各类茶叶技术人才2700余人。
从1984年开始,茶学专业开始举办各种培训班,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茶叶技术人才。培养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文化、茶艺表演、茶叶深加工等内容;培养对象从省内到省外,最后发展到国外。不但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骨干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快速发展,也为社会青年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而且,国际培训和交流中国茶业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2003年,茶学专业成立“湖南农业大学茶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是经省劳动及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唯一的高等院校茶学职业培训机构。中心依托茶学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按照《国家茶学职业技能标准》开设初级茶艺师班、中级茶艺师班、高级茶艺师班、茶技师班、中级评茶员班、高级评茶员班、评茶师班、高级评茶师班、茶业短期培训班,是培养高级茶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技能培训中心自2004年以来举办培训班45届,培养学生1600余人。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是湖南第一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茶艺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5年来湖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队立足中国茶文化沃土,秉承中国茶道精神,先后为朱镕基总理、泰国诗琳公主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的友人表演茶艺,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历届学生培养一览表
年份
|
本科招生
|
硕士招生
|
农推硕士和
在职攻读学位
|
博士招生
|
博士后
|
1956
|
32
|
|
|
|
|
1958
|
34
|
|
|
|
|
1959
|
29
|
|
|
|
|
1960
|
36
|
|
|
|
|
1961
|
63
|
|
|
|
|
1962
|
39
|
|
|
|
|
1963
|
32
|
|
|
|
|
1964
|
32
|
|
|
|
|
1965
|
61
|
|
|
|
|
1970
|
66
|
|
|
|
|
1972
|
28
|
|
|
|
|
1973
|
62
|
|
|
|
|
1974
|
36
|
|
|
|
|
1975
|
28
|
|
|
|
|
1976
|
32
|
|
|
|
|
1977
|
42
|
|
|
|
|
1978
|
65
|
1
|
|
|
|
1979
|
31
|
-
|
|
|
|
1980
|
31
|
-
|
|
|
|
1981
|
59
|
2
|
|
|
|
1982
|
62
|
2
|
|
|
|
1983
|
60
|
3
|
|
|
|
1984
|
63
|
2
|
|
|
|
1985
|
61
|
6
|
|
|
|
1986
|
61
|
7
|
|
|
|
1987
|
31
|
4
|
|
|
|
1988
|
29
|
-
|
|
|
|
1989
|
30
|
2
|
|
|
|
1990
|
31
|
1
|
|
|
|
1991
|
30
|
-
|
|
|
|
1992
|
31
|
2
|
|
|
|
1993
|
54
|
-
|
|
|
|
1994
|
56
|
4
|
|
1
|
|
1995
|
29
|
2
|
|
1
|
|
1996
|
30
|
2
|
|
1
|
|
1997
|
29
|
3
|
|
2
|
|
1998
|
27
|
3
|
|
2
|
|
1999
|
74
|
3
|
|
4
|
|
2000
|
54
|
4
|
|
2
|
|
2001
|
63
|
4
|
|
4
|
|
2002
|
47
|
11
|
5
|
3
|
1
|
2003
|
42
|
13
|
3
|
6
|
1
|
2004
|
44
|
6
|
3
|
9
|
1
|
2005
|
52
|
13
|
2
|
6
|
|
2006
|
48
|
18
|
-
|
4
|
1
|
2007
|
49
|
19
|
-
|
4
|
1
|
2008
|
57
|
8
|
-
|
3
|
1
|
合计
|
2082
|
145
|
13
|
52
|
6
|
茶学系历年各种培训班招生情况
年 份
|
培训班名称
|
对象来源
|
人数
|
社会效果
|
1984~1985
|
茶学实用技术培训班(二届)
|
湖南各县市茶叶厂、所、场
|
60
|
为湖南省各地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为发展湖南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1988~1994
|
茶学专业证书班
(四届)
|
湖南各县市茶叶厂、所、场、站、局、公司
|
146
|
1986~1988
|
云南茶叶技术培训班
(三届)
|
云南大理、勐海、临沧、元阳、景谷、绿春、马关、普洱、思茅、景洪等20多个县市
|
205
|
为云南培养了大批茶叶骨干力量,现在各个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
1989
|
四省联合茶叶技术培养班
|
云南、湖北、江西、湖南
|
34
|
有力地提升了四省茶叶基层技术骨干力量的专业水平
|
1994~996
|
本科联合办学
(共三届)
|
湖北农学院
|
90
|
解决了湖北农学院茶学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
|
2004~2008
|
高中级茶艺师培训班(共三十二届)
|
校内外学生,茶厂、茶场,公司、社会各界人士
|
900
|
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茶艺师,他们现在活跃在各大茶馆,公司、茶厂、茶场
|
2006~2008
|
高中级评茶师培训班(共十三届)
|
校内外学生,茶厂、茶场,公司、社会各界人士
|
700
|
解决了我省评茶人员不足的难题
|
2007~2008
|
茶叶技术培训班
(共三届)
|
省内外茶厂、茶场,公司人员
|
200
|
有力促进了湖南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
2007~2008
|
益阳市茶文化培训班(共三届)
|
湖南益阳市各茶厂、茶场
|
150
|
为益阳黑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
2005~2008
|
“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班”(四届)
|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老挝、蒙古、朝鲜、黑山、肯尼亚、埃及等15个国家和地区
|
80
|
有效提升了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
茶学系发展历程大事记
年 份
|
大 事 记
|
1952.03
|
在湖南农学院农学系设立茶作组
|
1958.04
|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下文同意湖南农学院设立茶叶专业
|
1958.09
|
茶叶专业首次招生
|
1960.08
|
首届茶叶本科专业学生毕业
|
1962.
|
湖南省《茶叶通讯》创刊,陈兴琰教授任主编
|
1963
|
成立湖南农学院茶叶研究室,陈兴琰教授任研究室主任
|
1966.
|
停止招生
|
1970.
|
恢复招生,名曰茶果专业,以茶为主,兼学果蔬
|
1972.
|
恢复单独以茶叶专业名义招生
|
1977.
|
恢复高考招生
|
1978.
|
招收硕士研究生,第一名硕士生是刘德华
|
1978.08
|
全国茶叶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在湖南农学院召开
|
1980.
|
全国茶学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会在湖南农学院召开
|
1980.12~1984.12
|
陈兴琰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81.11
|
茶学专业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授予权
|
1982.
|
茶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五个重点专业之一
|
1983~1986
|
为国家商检局举办四届为期一年的“商检技术干部专科班”,累计培养200余名商检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
1984.12~1988.11
|
朱先明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84
|
刘德华教授赴日本名城大学深造;1995年再度赴日本静冈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
1985
|
成立湖南农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兴琰教授任第一任所长
|
1986~1989
|
为云南省连续三届举办为期一年的“茶叶培训班”, 1989年为云南、湖北、江西、湖南四省联合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200多人。
|
1988.
|
成立湖南农学院教学实习茶厂,施兆鹏教授为第一任厂长
|
1988.11~1993.03
|
朱先明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89.03
|
茶学专业以全承包的方式在长沙县干杉乡长安村建立校外教学基地---湖南农学院长安教学实验茶场,徐仲溪教授为第一任场长
|
1989.09
|
朱先明教授被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授予“全国支农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
1990.
|
陆松候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
1990.
|
成立“湖南农学院高技术速溶食品研究中心”,施兆鹏教授任主任,1998年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黄建安教授任主任。
|
1991.
|
陈兴琰教授主编的《茶树育种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
1991.
|
茶学实验室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实验室
|
1992.01
|
茶学专业从园艺系独立出来组建茶学系,施兆鹏教授任茶学系第一任主任,同时兼任茶叶研究所所长第二任所长
|
1992.06
|
刘仲华破格晋升为湖南省高校和全国茶学界最年轻的副教授
|
1992.10
|
茶学系茶厂生产的“楚茗牌”茉莉花茶荣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
1992.11
|
陈兴琰教授主编的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
1993.
|
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予权,并批准施兆鹏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
1993.03~1997.03
|
王融初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93.07
|
茶学系研制的儿茶素、茶多酚、速溶茶、苦丁茶同获美国“93’ NEW YORK INVENTION AND NEW PRODUCTS EXHIBITION”金质奖
|
1993.12.18
|
创办“长沙金农天然植物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刘仲华教授任总经理
|
199312
|
朱先明教授荣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智力支边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
1994.09
|
开始招收茶学博士生,第一名博士生为张丽霞
|
1994~1996
|
与湖北农学院联合,为湖北省培养三届茶学本科生(90余人)
|
1995.11
|
施兆鹏教授参加山东农大主持的全国十大农林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于2001年12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
|
1995.
|
湖南农业大学成立博士后流动站,茶学博士点为该站核心成员之一
|
1996.01
|
茶学系与食品科技系合并成立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施兆鹏教授任第一任院长
|
1997.03~2001.06
|
施兆鹏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97.06
|
施兆鹏教授当选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
1997.05-至今
|
施兆鹏教授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学科茶学组组长
|
1997.10
|
施兆鹏、黄意欢、罗军武、刘仲华、黄祖法等承担的“构建茶学专业教学新体系,培养农工贸复合型人才”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1998~2002
|
英国联合利华公司设立“希望之星”奖学金40万元,资助我系25名本科生与研究生四年(1.6万/人)
|
1998
|
陈兴琰、陆松候、王融初三位教授入选《中国科技专家传略》
|
1998.09
|
施兆鹏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
1999
|
新增黄意欢、杨伟丽、刘仲华教授为博士导师
|
1999
|
刘仲华教授荣获“湖南青年科技奖”
|
2000.01
|
“长沙金农天然植物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增资扩股为“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2000.04
|
张丽霞博士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三等奖(教学类)
|
2001
|
茶学学科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
2001.07~2005.10
|
施兆鹏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
|
2001
|
朱旗教授参加教育部和农业部组织的“中国高级教师讲学团”赴埃塞俄比亚讲学一年
|
2001.12
|
刘仲华教授荣获“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
|
2003.03
|
湖南农业大学茶文化培训中心成立并对外招收茶艺师和评茶师培训学员
|
2003
|
刘仲华、施兆鹏、黄建安等承担的“茶叶提取物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3.07
|
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仲华教授任主任,2006年通过验收
|
2003
|
黎星辉教授参加教育部和农业部组织的“中国高级教师讲学团”赴埃塞俄比亚讲学。同年,赴爱尔兰国立大学UUC作高级访问学者
|
2003.10
|
与湖南省茶叶学会联合承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
|
2003.11
|
教育部批准省部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仲华教授任主任, 2006年7月通过验收。2007年起黄建安教授任主任
|
2004.04
|
付冬和博士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教学类)
|
2004.10
|
获教育部批准全国首创“植物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工学学士)
|
2004
|
朱旗教授赴英国Surrey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
2004.11
|
朱海燕博士等组成的茶艺表演队随周清明校长赴泰国皇家理工大学为诗琳通公主殿下表演中国茶艺
|
2004.12
|
刘仲华教授荣获“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
2005.01
|
付冬和博士赴新西兰林肯大学作访问学者
|
2005.07
|
禹利君博士赴日本弘前大学(Hirosaki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
|
2005.08
|
科技部组织茶学学科举办我国首届“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培训班”,至2008年9月,已连续4届向15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招收了近80名学员
|
2005.09~2006.09
|
黄建安教授赴英国Nottingham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
2005.10
|
长安茶叶教学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基地”
|
2005.10
|
日本三井农林株式会社溢价购买“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15%的技术股份,
|
2005.10
|
刘仲华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2005.11~至今
|
刘仲华教授当选为湖南省茶叶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施兆鹏教授任名誉理事长
|
2005.11
|
蔡正安副教授、唐和平副教授应邀赴韩国东明大学访问,商讨《湖南黑茶》专著在韩国出版事宜
|
2005.12
|
茶学系派谭济才、罗军武、朱旗三位教授赴日本三井农林株式会社食品研究所及静冈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
2006.01
|
茶学系从食品科技学院分出,隶属园艺园林学院
|
2006.01
|
茶学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
2006.01
|
刘仲华教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第三任所长
|
2006.03
|
施兆鹏教授主编,黄建安和周跃斌教授参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荣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
2006.05
|
茶学学科协助长沙市举办“中国湖南星沙茶业高峰论坛”
|
2006.07
|
茶学学科协办“输欧茶叶质量与安全培训班”
|
2006.08
|
茶学学科主办“中日茯茶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
2006.09
|
王坤波博士赴新西兰林肯大学作访问学者
|
2006.10
|
刘仲华教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
2006.11
|
刘仲华教授领衔的“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荣获“湖南省优秀科技创新集体”
|
2006.12
|
龚雨顺博士赴日本太阳化学株式会社开展合作研究
|
2007.01
|
黄建安教授等发表在《茶叶科学》上的论文“茶树AFLP分子遗传图谱构建”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
|
2007.07
|
刘仲华教授当选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
2007.08
|
茶学专业先后被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与“省级重点专业”
|
2007.10
|
湖南农业大学茶厂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基地”
|
2007.11
|
刘仲华教授入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
|
2007.12
|
湖南农业大学茶厂组建为“长沙和润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刘仲华任董事长,徐超富任总经理
|
2008.07
|
刘仲华、施兆鹏、黄建安教授等承担的“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与产业化”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08
|
茶学系第一次组团赴台湾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
2008.11
|
与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等联合承办“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
|
2008.11
|
茶学专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
茶学系历年来教师、教辅情况一览表
序 号
|
姓 名
|
在职工作年 限
|
学 历
|
职 称
|
曾任各种职务
|
任课情况
|
研究方向
|
去 向
|
1
|
陈兴琰
|
1952-1978
|
本科
|
教授
|
系主任/所长
|
茶树育种、茶栽
|
茶叶种质资源
|
2001年去世
|
2
|
朱先明
|
1952-1994
|
本科
|
教授
|
茶叶学会理事长/教研室主任
|
制茶学、茶叶贸易、茶用香花等课程
|
茶叶加工
|
1995退休
|
3
|
郭俊英
|
1953-1960
|
专科
|
教师
|
|
茶叶审评
|
茶叶审评
|
1972年退休
|
4
|
王融初
|
1958-1995
|
本科
|
教授
|
茶叶学会理事长/教研室主任/处长
|
茶树育种
|
茶叶种质资源
|
1995年退休
|
5
|
王建国
|
1958-1987
|
本科
|
副教授
|
教研室主任
|
茶树栽培、实验课
|
茶树栽培
|
1998年去世
|
6
|
陆松候
|
1958-1984
|
本科
|
教授
|
教研室主任
|
茶叶审评、制茶
|
茶叶审评
|
2006年去世
|
7
|
曾汉轩
|
1959-1972
|
本科
|
教授
|
系副主任
|
制茶
|
制茶
|
1972年去分院
|
8
|
施兆鹏
|
1960-2004
|
本科
|
教授
|
博导/院长/茶叶学会理事长
|
制茶、审评、茶文化等课程
|
制茶、茶叶深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理论
|
2004年退休
|
9
|
黄祖法
|
1960-1995
|
本科
|
副教授
|
系主任/院长/茶叶学会理副事长等职
|
茶树栽培、茶叶研究法等课程
|
茶树栽培、茶叶研究法
|
1995年退休
|
10
|
陈国本
|
1960-1989
|
本科
|
教授
|
副所长
|
茶树育种、茶叶深加工
|
茶树种质资源、茶叶深加工
|
1989年调华南农业大学
|
|
肖福先
|
1961-1966
|
高中
|
|
教辅
|
制茶教研组
|
|
1967年调长沙县
|
|
陈自娟
|
1962-1966
|
专科
|
|
教辅
|
茶树栽培教研室
|
|
1967年调郴州
|
11
|
曾秋霞
|
1972-1986
|
本科
|
高级经济师
|
实验室主任
|
茶叶审评与检验
|
茶叶审评与检验理论
|
1986年调省茶叶公司
|
12
|
黄意欢
|
1962-2003
|
本科
|
教授
|
博导/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
茶树栽培、茶叶实验课
|
茶树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等
|
2003年退休
|
13
|
李德梅
|
1962-1972
|
本科
|
教师
|
|
制茶
|
制茶学
|
1972年调曙光公司
|
14
|
唐明德
|
1979-1995
|
本科
|
教授
|
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
茶树栽培与育种
|
种质资源研究
|
1995年退休
|
15
|
刘明德
|
1975-2000
|
本科
|
副教授
|
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副处长
|
复合苦丁茶研究
|
机械、复合苦丁茶研究
|
2008年去世
|
16
|
刘富知
|
1964-2002
|
本科
|
教授
|
系副主任/副所长
|
茶树栽培、茶叶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
茶树高产理论与栽培、种质资源
|
2003年退休
|
17
|
杨伟丽
|
1970-2002
|
本科
|
教授
|
博导/教研室主任
|
制茶、茶叶贸易等课程
|
制茶、茶叶深加工
|
2002年退休
|
18
|
单务本
|
1965-2001
|
本科
|
副教授
|
教研室主任
|
茶叶机械
|
茶叶机械
|
2001年退休
|
19
|
谢宜宙
|
1975-1978
|
本科
|
高级经济师
|
茶叶公司副总经理
|
茶叶机械
|
茶叶机械
|
1978年调省茶叶部公司
|
20
|
谭济才
|
1973-至今
|
本科
|
教授
|
博导/教研室主任/学会副事长
|
茶树病虫害、有机生态茶园等课程
|
茶树病虫害、有机生态茶园研究等
|
在职
|
21
|
刘德华
|
1973-至今
|
本科
|
教授
|
博导/副所长/系主任
|
茶树栽培与育种、类茶植物、茶文化等课程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茶叶生产
|
在职
|
22
|
邓 欣
|
1976-至今
|
本科
|
教授
|
硕导
|
茶树病虫害
|
茶树病虫害、有机生态茶园研究等
|
在职
|
23
|
王玲秀
|
1977-1983
|
本科
|
副教授
|
副处长
|
制茶学
|
|
1983年调学校总务处
|
24
|
尚本清
|
1977-至今
|
本科
|
副教授
|
茶叶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
茶树栽培
|
茶叶学会专职工作
|
在职
|
25
|
杨文辉
|
1974-1986
|
本科
|
经济师
|
|
制茶学
|
|
1986年调省供销社
|
26
|
徐仲溪
|
1978-至今
|
本科
|
教授
|
硕导/茶学系副主任/厂长/经理
|
茶叶审评与检验、茶用香花栽培学、茶叶实验课、茶学概论、保健茶开发等
|
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学
|
在职
|
27
|
杨建明
|
1978-1984
|
本科
|
副教授
|
正科
|
茶树栽培
|
茶树栽培
|
1984年调教务处
|
28
|
张志伟
|
1978-1988
|
工人
|
工人
|
|
茶叶研究所工作
|
|
1988年调出
|
29
|
刘丽华
|
1978-1980
|
工人
|
工人
|
|
制茶实验室教辅人员
|
|
1980年调武岗县
|
30
|
龙金碧
|
1979-1986
|
本科
|
|
湘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
茶叶研究所工作
|
|
1986年调湘西
|
31
|
唐和平
|
1981-至今
|
硕士
|
副教授
|
茶学系主任
|
茶叶研究法、茶文化、 中国茶艺、茶叶包装、多元统计等课程
|
计算机在茶叶上应用、茶文化,试验数据处理
|
在职
|
32
|
朱 旗
|
1981-至今
|
博士
|
教授
|
博导、系副主任
|
茶叶加工、茶学概论、茶叶审评与检验、高级食品化学等课程
|
茶叶加工工程、茶叶化学工程与植物功能成分化学
|
在职
|
33
|
何文斌
|
1981-1992
|
硕士
|
高经工程师
|
现任省商检局食品检验处处长
|
省商检局质检处
|
|
1992年调省商检局
|
34
|
孙 红
|
1981-1988
|
硕士
|
副教授
|
|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
|
|
1993年调省土产公司
|
35
|
黄惠华
|
1985 -1994
|
博士
|
教授
|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4年去华农业大学读博士
|
36
|
李 娟
|
1990-1993
|
硕士
|
讲师
|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2年移居
|
37
|
罗军武
|
1982-至今
|
博士
|
教授
|
博导、系主任、副院长
|
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专题等课程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茶叶生产
|
在职
|
38
|
黎星辉
|
1982-2004
|
博士
|
教授
|
博导、系主任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茶叶生产
|
2005年南京农业大学
|
39
|
廖利明
|
1981-1996
|
博士
|
副教授
|
厂长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5年移居加
|
40
|
袁春华
|
1982-1992
|
本科
|
工程师
|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89年调省乡镇企业局
|
41
|
张 杰
|
1982-1993
|
硕士
|
高级经济师
|
总经理
|
制茶学
|
|
1993年调省茶果公司,现任厦门茶叶公司副总经理
|
42
|
向朝晖
|
1982-1993
|
本科
|
高级经济师
|
副总经理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3年调茶叶进出口公司,现任登凯公司副总经理
|
43
|
屈文琦
|
1982-1994
|
硕士
|
高级经济师
|
副总经理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4年调外贸公司
|
44
|
傅建羽
|
1990-1994
|
硕士
|
讲师
|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4年移居去加拿大
|
45
|
肖力争
|
1984-至今
|
硕士
|
副教授
|
专业主任、科技副县长
|
茶厂管理与贸易、茶学实验课等课程
|
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学
|
在职(其中1994- 2003年在省茶果公司工作,2003年回校)
|
46
|
蔡正安
|
1984-至今
|
本科
|
副教授
|
系副主任、副总经理、学院实习基地办主任
|
制茶学、茶学实验课等课程
|
制茶理论与技术
|
在职(其中1987- 2002年在白沙溪茶厂、省茶果公司工作,2003年回校)
|
47
|
刘仲华
|
1988-至今
|
硕士
|
教授
|
博导、副院长、主任、总经理、董事长、理事长
|
植物功能成分与分离、研究生的课程教学
|
茶叶化学工程与植物功能成分化学、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学
|
在职
|
48
|
黄建安
|
1988-至今
|
博士
|
教授
|
博导、中心实验室主任、
|
茶叶生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叶化学工程与植物功能成分化学
|
在职
|
49
|
周跃斌
|
1985-至今
|
硕士
|
副教授
|
厂长、系主任、副院长、企业处长
|
茶叶审评学等课程
|
茶叶加工工程、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学
|
在职
|
50
|
徐超富
|
1985-至今
|
本科
|
副教授
|
厂长、总经理
|
茶叶贸易、茶用香花栽培学
|
|
在职
|
51
|
王 淦
|
1988-1992
|
本科
|
助教
|
|
教学实验室辅助工作
|
|
1992年调广东佛山工作
|
52
|
沈程文
|
1992-至今
|
博士
|
讲师
|
副厂长
|
茶学实验、茶叶包装学
|
|
在职
|
53
|
魏 勇
|
1992-至今
|
硕士
|
讲师
|
副厂长、院成教办副主任
|
茶学实验课
|
|
在职
|
54
|
蔡莉娅
|
1993-至今
|
硕士
|
高级实验师
|
副厂长
|
茶叶研究所、茶厂开发工作
|
|
在职
|
55
|
邓克尼
|
1993-至今
|
本科
|
高级实验师
|
实验室主任
|
教学实验室辅助工作
|
|
在职
|
56
|
陈庆余
|
1986-2005
|
专科
|
高级技师
|
厂长
|
教学实验室辅助工作
|
|
2005年退休
|
57
|
张金莲
|
1988-2002
|
|
工人
|
|
茶叶研究所辅助工作
|
|
2001年退休
|
58
|
冉立群
|
2003-至今
|
本科
|
副教授
|
培训中心主任
|
教学实验室辅助工作
|
|
在职
|
59
|
王春梅
|
1985-1996
|
|
工人
|
|
教学实验室辅助工
|
|
1996年退休
|
60
|
张丽霞
|
1998-2002
|
博士
|
教授
|
博导、系主任
|
茶叶加工学
|
茶叶加工工程
|
2002年调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
|
61
|
傅冬和
|
1991-至今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系副主任
|
茶叶生物化学、现代茶学实验技术、茶学实验等课程
|
茶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研究与开发
|
在职
|
62
|
肖文军
|
1993-至今
|
博士
|
教授
|
硕导、系副主任
|
茶叶综合利用、专业英语、茶学实验等课程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茶叶生产
|
在职
|
63
|
童小麟
|
1990-1996
|
硕士
|
高级农艺师
|
茶厂副厂长
|
茶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
1996年调省农业厅,现在夏门商检局
|
64
|
龚志华
|
2000-至今
|
硕士
|
副教授
|
|
茶叶栽培与育种、茶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
茶叶种质资源研究
|
在职
|
65
|
禹利君
|
1998-至今
|
硕士
|
副教授
|
|
科技论文写作、茶叶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
茶叶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茶叶化学工程与植物功能成分化学
|
在职
|
66
|
龚雨顺
|
1998-至今
|
硕士
|
讲师
|
|
|
茶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研究与开发
|
在职
|
67
|
田 娜
|
2005-至今
|
硕士
|
讲师
|
|
|
茶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研究与开发
|
在职
|
68
|
陆 英
|
2006-至今
|
硕士
|
讲师
|
|
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原理,营养学基础,健康产业概论
|
|
|
69
|
李 适
|
2006-至今
|
硕士
|
讲师
|
|
茶学概论
|
茶及植物功能成分化学研究与开发
|
在职
|
70
|
谭君
|
2006-至今
|
硕士
|
讲师
|
|
就用化学,植物功能成分分析
|
|
在职
|
|
陈淼芬
|
2006-至今
|
本科
|
助教
|
院办公室
|
|
|
在职
|
71
|
朱海燕
|
2008--至今
|
博士
|
助教
|
|
茶叶文化
|
茶叶贸易与文化
|
在职
|
72
|
李银花
|
2008-至今
|
硕士
|
助教
|
|
|
茶叶研究所
|
在职
|
茶学专业历年培训情况
茶学专业从成立起,除本科招生教学外,还为社会、企业培训种类茶叶技术人才,真正做到“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极大地发挥了专业的教育、培训、交流、辐射等作用。
1994-1996年,茶学专业与湖北农学院联合,为湖北省培养三届茶学本科生(90余人)
1996-1998年,茶学专业为云南省举办四届“茶叶培训班”培训茶叶技术人才90余人。
2005年,茶学专业举办我国首届“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班”。
2004年,茶学专业成立“湖南农业大学茶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是经省劳动及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唯一的高等院校茶学职业培训机构。中心依托茶学系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按照《国家茶学职业技能标准》开设初级茶艺师班、中级茶艺师班、高级茶艺师班、茶技师班、中级评茶员班、高级评茶员班、评茶师班、高级评茶师班、茶业短期培训班,是培养高级茶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技能培训中心自2004年以来举办培训班45届,培养学生1000余人。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是湖南第一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茶艺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5年来湖南农业大学茶艺表演队立足中国茶文化沃土,秉承中国茶道精神,先后为朱总理、泰国诗琳公主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四十多个国家的友人表演茶艺,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
茶学系历年各种培训班招生情况
年份
|
培训班名称
|
对象来源
|
人数
|
社会效果
|
1994-1996
|
本科联合办学(共三届)
|
湖北农业大学
|
90
|
解决了湖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
|
1996-1998
|
云南茶叶培训班(共四期)
|
云南省茶厂、茶场,公司
|
90
|
为云南培养了大批茶叶骨干力量,现在各个单位发挥重要作用
|
2004-2008
|
高中级茶艺师培训班(共三十二期)
|
校内外学生,茶厂、茶场,公司、社会各界人士,
|
900
|
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茶艺师,他们现在活跃在各大茶馆,公司、茶厂、茶场
|
2006-2008
|
高中级评茶师培训班(共)
|
校内外学生,茶厂、茶场,公司、社会各界人士,
|
|
|
2007-2008
|
茶叶技术培训班(共三期)
|
省内外茶厂、茶场,公司人员
|
200
|
|
2007-2008
|
三期益阳市茶文化培训班(共三期)
|
湖南益阳市各茶厂、茶场
|
150
|
|
2005-2008
|
“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研讨班”(四期)
|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老挝、蒙古、朝鲜、黑山、肯尼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
100
|
|
|
|
|
|
|
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
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是本学科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直以来,本学科与湖南省茶叶学会共同承办每一年的学术年会。2000年以来,先后承办或协办了两次“全国绿色化学与化工学术研讨会”(2002, 2003)、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石门茶文化节、中国星沙茶文化节暨茶业高峰论坛、2007世界茶叶大会暨世界茶业高峰论坛、中国古丈绿茶高峰论坛、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等学术会议,有效地扩大了茶学学科的社会影响。
2000年以来,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参加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食品科学学会、中国膜科学与技术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学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精密仪器测试学会等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办的学术会议。茶学学科还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杭州茶叶加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合作关系。茶学重点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每年接受若干名来自国内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年青老师作短期研究。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茶学学科每年委派8~10人次赴境外参加茶学、食品、天然产物、天然药物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和考察交流。2008年还组团赴台湾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全球化的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
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渡大学、新泽西洲立大学及P&G、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研究中心,日本静冈大学、大阪大学、名城大学及日本三井、伊藤园、太阳化学等企业的研究院所,英国Nottingham大学、Surrey大学及Unilever中央研究院等单位有长期的项目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颇具影响力的国际人才培训
自2005年以来,在科技部的领导下,连续举办了四届“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国际培训班”,为来自泰国、越南、朝鲜、老挝、蒙古、菲律宾、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培训了80多名茶叶深加工人才,对促进中国科技交流与文化的传播,加强国际科技与产业合作,增加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维护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和国外受训人员和机构的高度评价。同时,本学科还招收了来自韩国、法国、印尼、菲律宾的留学生若干名。
国外深造与访问研究
为了加快茶学学科青年老师的科学思维与国际接轨、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专业先后选派刘德华、朱旗、黎星辉、黄建安、付冬和、罗军武、谭济才、龚雨顺、王坤波、禹利君、刘硕谦、周跃斌等老师赴日本、英国、美国、新西兰、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深造或作访问学者,显著地提高来学科研究团队综合素质,显著地提升了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历届茶学系所属院系书记任职情况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茶学系隶属单位
|
秦 进
|
第一任(园艺系)书记
|
1959-1966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袁纪松
|
第二任(园艺系)书记
|
1966-1969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陶景新
|
第三任(园艺系)书记
|
1970-1971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薛祚堂
|
第四任(园艺系)书记
|
1972-1984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唐志超
|
第五任(园艺系)书记
|
1985-1987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邓亮华
|
第六任(园艺系)书记
|
1988-1992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黄祖法
|
第七任(园艺系)书记
|
1992-1995
|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
杨治平
|
第八任(食科院)书记
|
1996-1998
|
湖南农业大学食科院
|
向绪金
|
第九任(食科院)书记
|
1998-2003
|
湖南农业大学食科院
|
陈建明
|
第十任(园艺院)书记
|
2004-至今
|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院
|
历届茶学系所属院(院长)系(主任)任职情况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茶学系隶属单位
|
柳子明
|
第一任(园艺系)主任
|
1959-1966
|
湖南农学院茶园艺系
|
廖 健
|
第二任(园艺系)主任 |